公司新闻

滚石工业产品设计始终坚持突出独创性的设计原则 不断融入发明元素提升产品价值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规划前瞻性的创新解决方案  洞悉产品 精准定位 长期服务于众多大型集团及中小企业

“创新驱动•质量的铸造者”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纪实

发布日期:2017-06-06 | 关注:246
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揭牌及授牌仪式

暨“创新驱动•质量的铸造者”中国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

救生设计--童慧明:

我今天的题目就是救生设计,应该说这个题目跟这次的主题并不是百分之百切合,但是对于设计界来讲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领域。今天是5月31日,整整40天之前刚刚经历过4月20号早上7.0地震突击四川雅安。我在网上的查找,4月23日就没有再更新了,我们得到的数据是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这个是40天发生的事情。

在22号当地震发生了之后,在网上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特别是在微博上。广州国际设计周就推出了一条微博,叫做“坚强雅安”,在这条微博中提到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学院在五年前,曾经以救生设计这个题目对汶川地震中所发生的现象,在设计上做过一些研究。我跟了这条微博。最后的这句话,“一旦灾难过去,痛苦平复,一切都被忘记,这或许就是民族性使然”,这个是我当时的感觉。

封秘书长在微博上看到,所以发出邀请,这次论坛就请我讲这个话题,所以就有今天我来到这里来演讲,关于对设计思考的问题。
往后的资料是韩国设计周在广州举办的论坛。把记忆推回到5年前,5月1之日,四川汶川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观光胜地,但是8级地震把这里变成人间地狱。8万余条生命被夺去,8451以圆财产损失,4624万人灾难。以前有过更大的地震。由于那时候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所以有很多的信息没有披露,但是这一场地震让全中国人都意识到自然灾害已经凸显为和平年代对人类生命******的杀手。

我们在今天,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在汶川地震之后一直深究死了多少人,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些信息没有挖出来。我们作为设计者来讲,我们已无从知深埋于废墟下的近万失踪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因缺乏饮水和食物而在被救之前就已逝?(谐音)

我们也无法去考究有多少人已被从瓦砾中挖出,却在送往医护站途中逝去中遇难或者因因。

我想我们通过这一幕一幕世的就在场景,我们痛感到中国的民众对发生灾难的毫无戒备,自然用品的几近空白,救灾队伍的装备匮乏、医疗器械。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37年之前,如果在1976年7月28号发生在中国唐山的那一场夺去24万条生命的大地震因当时的政治环境而导致封锁消息,没有引起震撼。或者是2008年的春天,由于粤、湘交界处的那场雪灾没有凸显救生设计。作为中国的设计师,在这些灾害面前其实应该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我们回顾五年前,当时的媒体把公众的视角引向倒塌的楼房楼宇,大量损毁的中小学校舍,令公众在几分地追索豆腐渣工程的源头,并导致中国建筑师的集体行动中,我们焦烧看到对救灾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救生设计的全无意识进行冷静的思考和深度的分析。

从这两张图片,我们可以推理出在把伤员抬出来的时候,你不知道他拿不的骨骼出现问题,可能出现二次伤害。

通过以对产品为核心的,体现的自救与救助这两大领域的设计缺失进行树立,我们发现一个设计创新的更广阔领域,令工业设计师看到更高尚的设计师使命。

所以救生设计是我们发现了新的设计的价值,他不仅是经济的意义,他还有救死扶伤的意义。

我们把话题切入到更深度的一些思考,中国的防震现状。两大难题,第一个是人口密集度高的大城市多,第二山地城市多。

到2010年中国已经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25座,类似重庆、成都等大型都市均处于活跃的地震带上。

中国是山地大国,包括高原赫丘灵地区在内,大约有666万平方公里是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9.4%,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即有近7亿人生活在山地区域里。

所以山地防震是是防灾救生的另一大难题也是目前国际防灾久盛系统设计中最薄弱的环节,山地防震救生设计必须靠自己。

建国以来对中国社会造型******规模生命伤害的自然灾害是地震,中国是地理特点也界定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地震贫乏的国家,从地震带分布图我们会更清楚地发现这个特点。大家不要以为北京很安全,这个是北京市地下断裂分布示意图,整个北京的地下地壳都是断裂的,不一定什么时候北京发生大的地震。

国家从1998年3月1号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06年1月12日发布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但是所有这些文件,虽然具体的企业、学校、医院、酒店等机构的应急预案都是在汶川地震之后补进来了,且听停留在文本上,没有落实在实际上。
中国社会仍旧缺乏能够具体到物质准备的,科学的防灾定级系统规划与设计。尤其是那些地理位置,气候特性而决定的灾害贫乏地区的城市、缺乏有效地防范各类灾害发生。

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对生命价值的淡漠,令自上而下普遍缺乏防灾一是,城市中除了放火的设施储备已经形同并法规形式强制执外,居民区、村镇的楼宇、住宅等个基层均未有防震、防风、防冻、防洪的设备。

由于这样的一种状况,我们用数据来说话,来看一下全球40年以来十个******的地震,第一二名都是中国,第一名是唐山,第二名是汶川。

另外一个统计数据,40年以来死亡人数最少的十大地震,震级差不多,第一名是03年9月26日北京北海道8级地震,1人死亡。02年03月31日中国台湾省7.5级的地震,只有4人死亡。

当我们把中国的数据和日本的数据放在一块比较,都是8级地震,我们汶川死了8万人,日本只死了1人,而且一个人不是地震死的,而是倒车的时候出现事故,跟地震没有关系,由于发生在那里,就统计委地震死亡。这中间说明了一个很大问题,国家的防震和救生的方面做得非常的完善。刚才看到十个******死亡人数的地震,排名第十的是日本,1995年,但是这八年间日本和全社会的防灾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八年之后当发生八级地震的时候只死一个人。所以像这些数据背后都有很多值得我们思索的地方。

救灾现状。首先我们说自救设计我们是缺失的。我在这里罗列的一些图片都不是中国的,全是日本的。民众普遍缺乏自救知识平时的演练。但是台湾,所有客房的阳台上都有一个灾难的救生箱,打开之后所有的东西都有。中国在这个方面普遍缺乏自救知识和平时的演练,居家内未有想日本那样供就南发生后等待救助时所用的井水、压缩事物、医药包,照明器具,收音机,收集应用充电器,胡椒鸣笛等必备品的专用产品系统。政府要求,甚至国家投资在这个方面为居民配备这样的系统,但是我们没有做。

更没有供灾难发生后自助逃生时所用的绳索、手工据等专用产品、居民区,楼宇内等公共场所。

刚才是自救,另外一个角度是救助,512地震作为一场典型的全社会就在行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设计缺失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当我们将32年前唐山就在的场景和汶川就在进行比较的话,这个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左边的黑白图是唐山,右边的是汶川。
我们来看我们的救灾不对,当灾难发生的时候,第一批冲向前线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的唐山地震救灾的扛铁球。08年我们上前线的还是铁球、十字架。40天在雅安任咎是铁球、十字杆(谐音)。但是国家没有准备,过了就过了。

在山区的地貌舷窗不明的情况下,快速奔赴的没有省力的物资携带设备。

发生大面积的灾害,大量的伤员需要快速运送的情况下,人背肩扛,们当被担架是普遍的。

但没有可供就地没有快速成改装成好的好用的产品配备。

五年之后的雅安,刚才铁球十字杆是一样的。

医院很多的伤病员需要输液,输液系统的场景在五年前的汶川,在40天的雅安都是一样的。在舷窗救助运送伤员的刑警过程和临时打眼的医疗场所都不适用,缺乏适用性更强的产品设计,为什么不设计一个不需要举着的呢?打架旁有两个人举着的。雅安也是一样的。

我们说了这样的不足,大量的视频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智慧。比如说这个救护兵用木杆支撑起来。我这里有一个视频。这里是当时救助一个小女孩子整个记录,当这个女孩被发现之后,因为要把她水泥板弄出来要花两个小时,这个女孩已经脱水了,如果不尽快的把水、葡萄糖输进去就完了,所以旁边有一个铁丝,弯了一个够,递进去,这个女孩成功的救出来。这个事完之后没有人救助这个是谁干的,是一个无名的人做的。

这里我用三张图说明场景。我们在救灾的时候没有供向因地震、建筑倒塌等灾难发生时肢体被燕麦但生命上村、等待救助的伤员输送食物、饮水的专用产品,一根铁丝的故事。

缺乏有效的破柴工具,我们用房梁做撬动,用大量简单的工具搜救生命,不能抓住宝贵的时间,******程度延缓生命的逝去。

专业的救灾队伍和城市消防队所用的手持式的破柴机械笨重繁琐,这样的准备在救灾的时候不好用,缺少多功能、即轻便又有强大供销的新型设备。我们还可以看到缺少可供就在人员,救灾船只现场作业的时间四肢保护所用的产品和配件。所有的房屋倒塌,很多的锭子、破玻璃在挖里面,解放军战士这样进去了,搜救犬也是这样的,这些保护没有。

包括缺少轻便宜用的生命探测器具。

除了这个以外,当发生大规模灾难的时候向伤员、灾民快速提供饮用水、餐食、器具。缺少可快速运输、向灾民提供情节饮用水的系统。

另外一个是亿被人民忽视的一点,缺少大量收集实体并具有防腐、消毒功能的产品或移动式的实体快速处理系统。因为几千人的尸体怎么处理。

刚才我们通过汶川地震的分析,我们展示了我们的现状。我们转入第三个话题,救生设计的研究。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引导着我们的学院的老师、研究生、学生组织了save lif design课题组,我们没有一分钱来做,通过刚才的问题来探索解决的渠道和方案。

在那个时段里,也跟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接触过,通过北京的中国设计组织能不能跟国家的防总建立联络,大家一起来做这个课题,把我们研究的成果中间最优秀的设计由国家采购,设计师甚至可以无偿做这个事情,然后变成战备物资,在下一次地震来的时候能够用上,当时处于这个初衷。日等该救灾体系非常完善,可以提供给我们经验。

我在这里呈现了这个课题中的一些研究,包括我们其实在这个之前广美工业设计教学中就已经对救灾的设计问题做了一些工作。这个是05年波浪的设计奖,这个是在德国颁奖的作品。设计的动机是来自于东南亚那一次大海啸导致的灾难,为了怎么样把担架能够大量的堆叠,然后快速的运送到灾难现场。

另外一个研究生后来用路灯改为救助工具,得到红点设计奖。

我们有一个同学专注于输液瓶,提出很多的想象,电子式的,完全是idea。

另外的一组同学用气溶启迪的原理,通过冲气袋用软材料放在气,这个输液瓶放在任何的高度都可以,不需要有人举着。这个设计这一组同学就把它拿去参加了波浪的设计奖,这个没有投产,做得很完善,完全可以走向产业化的。

另外有一个研究生,我带着研究生,他的毕业设计,花了一年的时间干这个活,研究独轮担架车,用中西部农民干活的独轮车,研究设计成平时可以运货,在灾难来的时候运送伤员,独轮车在非常恶劣的山地环境都可以应用。

包括做了样机,也做了一些模拟实验。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研究,在教学老师就一些可替代同学就往这个方向网下做,,这个是同学做的LED照明的担架,其实很简单,在担架的把手上,两边各装了LED灯,在晚上可以看很清楚。

鞋子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最后用金属材料做了一个简易的快速的绑缚在鞋子上,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金奖。

包括各种各样的可变成背架也可以变成单架。我们也可以做成简易的房屋。

这个设计非常的简介,很廉价可以变成固定伤员的担架。

有一个同学坚持要做尸袋,身上所有的证件、资料的储存在尸袋里做了很好的考虑,亲人辨认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东西拉开就可以看到。

寻亲系统,在今年的雅安用上了,不是我们的设计,因为现在有了非常好的网络系统,已经在用了。

广美大学生比赛过程当中看到很多的救生设计好的方案,这个是全国大学生做的方案。

这个是另外的一个担架设计。包括一些破拆的设备。

刚才用这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未必好,但是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亡羊补牢,加入灾难再次发生的时候,希望救生设计能够挽救更多宝贵生命!作为设计师,我们做这样的研究,我们的目的和愿景。


联系我们

查看更多
您好 HELLO!
感谢您来到乐清滚石工业产品设计中心,整合发明的创新设计服务。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您为我们留言或用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给您回复,谢谢!
地址:浙江乐清市柳市镇车站路791号
电话:0577-57175765 13587466139
传真:0577-57175765

E-mail:1063353179@qq.com

QQ 1063353179